
我是蓝豆豆营养师。白露到秋分这段日子,早晚凉、湿气未尽、秋燥渐起——体重卡住、浮肿、出油多?不是你意志力差,而是方向没找对。
很多朋友一股脑儿去“健脾祛湿”,却收效甚微;真正的关键链路是:脾失运化 → 水湿内停 → 日久凝成痰 → 痰湿与瘀滞互结。
中医常言:“痰之源在脾,湿久化痰。”民谚:“白露身不露。”
图片
只祛湿远远不够,扶脾、利水、化痰、理气、活血、和中要同时到位,路子才正。
门诊有位姑娘,身高不足160 cm、体重接近190斤,偏爱油甜冷饮;常觉乏力头晕、头脸油、手脚凉、易腹泻;舌体胖大、苔白腻。辨为痰湿夹瘀体质。
组方:泽泻|白术|鬼箭羽|荷叶|冬瓜(皮)|陈皮。
图片
中医说方解析:
泽泻+白术:一渗一运,走水而不伤正,水路通则肿自退。
荷叶+冬瓜(皮):轻清升举、淡渗利水,卸下“多余湿货”。
陈皮:理气醒脾、燥湿化痰,把“卡在中焦的油腻”化开。
鬼箭羽:活血通络,把痰湿与瘀滞的黏连拽散。
诸药合参,标本兼调。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泽泻“渗湿行水”,陈皮“理气燥湿”。
图片
按方调理1周,眩恶止、精神起;二诊腰腹围明显缩小,小腿轻快;坚持3月余,症状大多消失,体重约轻40斤,人也焕然一新。
图片
当下节令,配合这三件小事更见效:①早餐热且有蛋白|②拒冰甜与宵夜、晚餐清淡早止|③睡前热水泡脚+白天快走30分钟。
《素问》倡“谨和五味,以养脾胃”。
图片
蓝豆豆说:减重不难,难在别把第一步走偏。把“祛湿+化痰+活血+理气+扶脾”这把钥匙握稳,事半功倍。本文为思路分享,体质各异,请在医师指导下辨证应用;有慢性病或用药者,务必先咨询专业人士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胜亿配资,股票加杠杆,股道50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