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来门诊咨询脑鸣的朋友越来越多,大家都在问:"这脑袋里嗡嗡响个不停,到底该咋办啊?"
经过了解发现,多数脑鸣的患者都有一些共同点:怕冷、没精神、听力下降、失眠多梦。
这可不是巧合,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很多脑鸣,尤其是夜晚加重、劳累后响得更厉害的,往往和阳气不足有关!
老话说"阳气足则百病除",阳气是人体的"小太阳",温暖脏腑,推动气血上荣清窍。阳气不足,就像天空失去太阳,阴霾笼罩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脑窍失养,耳鸣脑鸣就找上门了。你想想,那些脑鸣严重的人,是不是很多都头晕乏力,稍微用脑就觉得空响加重?这都是阳气不足,无力上充髓海的表现。
《黄帝内经》也说了,"上气不足,脑为之不满,耳为之苦鸣"。阳气亏虚,髓海失养,就容易出现脑鸣。
所以,中医治疗脑鸣,尤其是脾肾阳虚型的,核心思路不是单纯的"止鸣",而是补足阳气,温阳健脾,升清益脑!阳气充足了,才能驱散阴霾,清阳得升,脑窍得养,鸣响自然就能缓解。
展开剩余48%案例分享
一位男性患者,今年52岁,脑鸣反复发作3年,一开始以为是耳鸣,后来发展成持续不断的颅内嗡响,像蝉叫又像流水声,严重影响睡眠。刻诊:精神萎靡,面色晦暗,舌淡胖有齿痕,特别怕风,四肢不温,脉象沉弱。详细询问得知他长期熬夜加班,常喝冷饮,冬天也不注意保暖。
阳气虚弱,清阳不升,故脑鸣不止;畏寒肢冷是阳虚失温;面色晦暗为气血不荣;舌脉更是阳虚之象。李俊才医生诊断为"脑鸣",证属脾肾阳虚,清阳不升。
于是开出方剂: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升麻、柴胡、熟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淫羊藿、巴戟天、石菖蒲、远志、丹参、川芎。同时叮嘱避免受凉,忌生冷,适当艾灸百会、肾俞穴。
结果怎么样?
服药1个月后,患者脑鸣减轻大半,睡眠改善,脸色透出红润。继续调理2个月,他开心地说:"脑袋里清净了,浑身都有热气儿了,晚上终于能睡个踏实觉!"
发布于:北京市胜亿配资,股票加杠杆,股道50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